丹丹姐,这个亲切的称呼在广东Ebpay院,大家再熟悉不过了,35年的芳华,13000个昼夜辛劳,她是公司发展的见证者。
她就是总工室主任李丹丹。
1984年,公司的前身佛山市城乡规划设计室成立,她在1986年加入,是最早一批专业技术人才。
1992年,佛山市市政设计研究院院成立,她是道桥室唯一的女道路设计师。
2010年,广东Ebpay院成立,她成为公司创立大会成员之一。
2019年,广东Ebpay院正式加入Ebpay集团大家庭,她作为退休返聘的核心技术人员,主动退股支持公司重组。
35年专业坚持,她参加完成各种大小工程设计项目180项,道路全长200公里,获17项省市优秀工程设计奖。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领域取得了卓越的业绩和广泛的认可。
路基设计是道路的生命线
谈及技术创新,她如数家珍。“软弱地基”是珠三角每个城市建设者的闹心事,一旦处理不当,不仅会导致道路沉陷,降低路面使用寿命,甚至还会影响城市道路下给排水、燃气等各种管网系统,危害公共安全。
季华路西延道路工程就是“软基工程”典型。随着国务院关于调整佛山市行政区划的批复下达,2002年底“五区”合并,大佛山市格局形成,季华路西延道路的建设将连接起禅城区西侧与南海区的主干交通。作为道路专业负责的李丹丹在研究了工程的地质、地貌、工期后,立刻意识到该工程线路上软土深浅不一、厚度不均,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来处理软基。通过技术和经济的综合比较,她提出以袋装砂井加超载预压为主、以水泥搅拌桩为辅的两种软基处理方法,不仅造价低廉,而且排水固结效果好,节省了大量的地基处理费用。
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
在设计前期和工程实施过程中,李丹丹画图之余不是在工地,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。我们常常听到走廊里她笑盈盈的声音“我现在要去工地看看……”。从业30余年来,全过程跟踪,全流程记录已经成为她的工作习惯。
在遇到季华路西延道路这类工程时,前期的调查往往成为引航灯,从最初的路基检测到沉降观察、卸载等李丹丹都一一详细的跟踪、记录。事后她还发表了论文《几种软基处理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》。正是这样实事求是的精神,一页一页的实地调查记录,铸就了广东Ebpay院近四十年的精品设计,打造了遍布广东乃至全国的精品工程。
敢于创新,追求卓越
李丹丹不仅在设计上出“精品”,还尤其注重创新。她总结提出了“牢靠、人性、美观”的道路“三好”标准。她也正是用这样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设计“出品”,固本强基,注重细节,勇于创新,追求卓越。怀揣 “工匠精神”的她,在早期的城市道路设计过程中,首创了曲线形“E”型道牙石设计,创造性地提出以花基替代简单的栏杆,创新设计渠化交通“安全岛”等,均受到业内高度赞许。
师傅领进门,修行靠个人
她是城市的拓荒者,更是专业的领头羊。作为一名技术人,李丹丹从来都是严格要求自己,三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对知识的温故知新。她率先垂范,在繁忙的设计任务中坚持专业自学,陆续取得市政设计高级工程师、注册造价工程师等专业职称。在一次年会分享时,当问到“是什么让您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坚持学习?”她说“系统地了解行业前景、学习专业理论和管理知识,充实专业法库